【品牌人物】陈家泠:弄墨绘山河 豪情颂祖国


陈家泠先生
 

我和陈家泠先生有个约会

提起陈家泠老先生,不由的我就会想起两年前的那一幕。我的好友朱祖国(画家)到北京出差,在我办公室喝茶的时候,聊起了中国画坛人物。
 
譬如历史上有家喻户晓的:顾恺之、唐伯虎、王维、吴道子、郑板桥等。近代十大画家有:齐白石、张大千、徐悲鸿、吴昌硕、潘天寿、李苦禅、李可染、黄胄等。当代著名画家名流有黄永玉、崔如琢、陈家泠、范曾、韩美林、何家英、卢禹舜、史国良等。
 

因为我本人并非书画界行业内人士,尽管现代画家里我也有认识的一两位。朱祖国先生滔滔不绝说了一遍,我一边听,一边点头,就当学习和科普了。正当此时,偏偏就是那么巧,朱祖国先生的电话响了,一看是陈家泠老先生,然后朱祖国向老先生热情的介绍了我,到现在我依然清楚的记得,老先生非常健谈也很客气,估计是出于好朋友的热情介绍,还有因为那天老先生的心情很好,当朱祖国先生把电话交到我手上的时候,就这样一个功成名就的老先生和我通了足足三分钟电话,并说到:你到上海来,到我这里来玩,如果我和祖国到北京,一定会去看你等等。

两年后的2月18日《咏梅——陈家泠先生书画作品展》在“荣宝斋当代艺术馆”盛大开幕,好友画家朱祖国先生代表陈老先生邀请我参加,我二话没说欣然答应。

周六下午,我驱车冒着雨夹雪来到荣宝斋展厅,眼前一幕让我惊呆了,整个展厅可谓是“人声鼎沸、摩肩擦踵”,和我前几次受邀参加崔如琢先生和范曾先生的画展是完全不一样的,正当我心想不该来的时候,耳边响起开幕式上主持人宣布“下面有请我们尊敬的陈家泠先生致辞”,于是,在拥挤的人群中我找到一个立足之地,驻足聆听和观看。

后来工作人员告诉我说:老先生说让曾跃先生今天留下来吃饭。因为那天到会的300多人,之后才知道老先生本着来者都是客的原则,全部留下来参加晚宴,因为人太多,老先生的人气又很旺,我并没有和陈老过多的说上几句话,晚宴结束后,我叫上秘书和司机悄悄的乘车离开。当我还没有到家的时候,好友祖国先生又打来电话说:明晚想约我在万豪酒店再次小范围的小酌,陈老先生应该也会来。就这样我和陈家泠老先生正式见面了。

曾跃秘书长和陈家泠先生

江源院长、曾跃秘书长、陈家泠先生、朱祖国先生(从左至右)

陈家泠先生今年86周岁,身体硬朗、耳聪目明、儒雅健谈、颇有学者风范。真不愧是上海大学的老牌教授。席间边吃边聊,足足三个多小时,老先生广闻博见、语言风趣,不时引得大家哄堂大笑,由于我们两个座位临近,在这种美好的氛围中,我们相互交换了很多意见,找到了共鸣,达成了诸多共识,我邀约陈老到我单位看一看,走一走。

陈老欣然答应……

笔墨丹青绘就华章  妙笔生花艺术人生

陈家泠先生说:我用8年时间,走遍大江南北,以革命圣地为题材创作了12幅巨幅中国画作品,用笔墨丹青再现了建党百年的风云岁月。在此我想让我们一起走进画家陈家泠先生的艺术天地。

铜墙铁壁的太行山、水墨韵味的南湖胜景、葱茏苍翠的井冈主峰、气势恢宏的延安晨韵、老梅绽新枝……都是他用笔墨丹青带来一场集传统文化、红色文化与时代精神于一体的洗礼。

“我的人生轨道改变了,从理发店的学徒变成了学堂里的学生……”1937年,陈家泠母亲为了躲避战乱,在逃生途中生下了他。出生在动荡的年代,日子虽然艰苦,但母亲总能画出各种各样的小动物来哄陈家泠玩。从那时起,他的心底便种下了一颗绘画的种子。当他11岁小学毕业时,父亲去世了,他与一个弟弟、三个妹妹的生活,全靠当小学老师的母亲一人支撑。看着母亲的劳累,懂事的陈家泠主动选择辍学,去理发店当了学徒。“1949年,新中国成立,是我人生轨道的转移。当时国家有一项政策,家庭困难的人去念书,可以有助学金的补助。我立即开始复习功课,想报考浙江省杭州第一中学。学校曾经的美术老师有李叔同,潘天寿也曾在此读书。对我而言,这样一个名人荟萃的地方,就是我向往的学校。从此,我的人生轨道改变了,从理发店的学徒变成了学堂里的学生。”

“我从学校里出来,还是一个毛桃,经过陆老师给我打磨,我从毛桃变成水蜜桃了......”1958年,陈家泠考入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人物科,师从现代中国画坛艺术大师、杰出的艺术教育家潘天寿先生。1963年,陈家泠从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毕业后,来到上海,任教于上海市美术专科学校。上世纪七十年代,陈家泠在上海师从当代中国画坛的绘画大师陆俨少先生,学山水、书法、后攻花鸟,打下了扎实的中国画功底。

回顾学艺,三位老师的谆谆教诲让陈家泠受益终身。

陈家泠先生说:我记得很深,快要毕业时,周昌谷老师和我谈话,他说:“树木当中,有一种树叫杉树,有一种树叫柏树。你要当快速成材的杉树也可以,但你如果要像柏树一样成‘大材’,就要耐得住寂寞,耐得住挫折。”这个教诲对我的一生影响很深。

第二个我觉得是我们的院长潘天寿。“一个民族,如果没有代表自己民族的文化符号,就不能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。”潘院长的这句话,是我终生艺术奋斗的明灯跟目标。

第三位就是上海的陆俨少老师。在学校里的时候,我的线条已经画得蛮好,但画工笔的线条,手腕要靠在台子上,手是拎不起来的。而陆老师画山水、画线条,讲究手要拎起来。经过他的指导,我的线条得到大大的提高。所以我举了一个例子,从学校里出来,我还是一个毛桃,经过陆老师给我打磨,我从毛桃变成水蜜桃了。

“她为我的艺术的发展默默无闻地付出,她牺牲了自己,是她成就了我......”

“这幅《爱妻阿娟》,是我1974年画的,线条还是带有工笔线条的感觉。

1974《爱妻阿娟》右图

但是你看我1978年画的《鲁迅先生像》,线条就是山水画用笔的线条,很潇洒,很自由,很奔放,这种技艺是从陆俨少先生那里学来的。

《鲁迅先生像》

2004年,我又为阿娟画了一幅《爱妻阿娟》。

2004《爱妻阿娟》左图

她是多辛苦,她为我的艺术发展默默无闻地付出,牺牲了自己,成就了我。我情不自禁地给我的贤妻良母一个致敬、一个深深的爱意,2013年,阿娟因病去世。人生就是一个过程,只不过她比我早完成了她的使命。

1984年,陈家泠以《开放的荷花》入选第六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,这是陈家泠艺术生涯中的一个突破。陈家泠以荷花打开了自1963年以来,持续二十多年在画坛上徘徊不前的局面,这是他深挖传统文化内涵而获得的社会的认可。他从恩师陆俨少的“八面出锋”山水画笔法中获得启发,钻研出走、守、漏、透的用笔技法,创立了属于自己的风格。

《开放的荷花》

2007年,七十岁的陈家泠在北京举办了他艺术生涯中的首次大型个人画展,此后十几年,陈家泠以攀登不已的雄心壮志,保持着几乎每年一个主题大画展的旺盛创作激情。

因为我们中国美的地方太多了,可爱的地方太多了,只要我有生之年,我就要不断地去描绘祖国的大好河山。

《西湖景色》

就像2016年中国杭州G20峰会上的《西湖景色》,上有天堂,下有苏杭,这幅画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山川美、历史美,再加上G20杭州峰会的当代之美,我就是按照这样的思路,把风景画出来的。把水墨变成色彩,一点一点层层加上去,技法是传统的,但是显现出来是有色彩的,就是现代了。2014年,以陈家泠的艺术创作为切入点拍摄完成的人物传记片《陈家泠》,历经三年的艰难拍摄,真实记录艺术家陈家泠前往“三山五岳四圣地”等十二座高山采风、写生的足迹,以及在此之后创作出系列山水画作的过程,生动展现了一代杰出的中国画艺术家,为艺术、为梦想奋斗的精彩人生。

2013年,陈家泠先生在时隔近五十年之后重访井冈山,开启了他用丹青讲述中国的革命圣地之旅。八年间,他从革命摇篮走到红色圣地,诗意地描绘出了中国共产党发展历史上的一座座丰碑。

陈家泠先生说:可以这么说,我的青春是从七十岁之后才爆发。因为中国绘画需要积淀,七十岁之前,它还是一个“厚积”的过程,七十岁之后就爆发了,好像人刚刚醒来一样。你成熟了,那么你的作品各方面就达到一定的水平,再积累,你就会炉火纯青,才会更加有创造力,更加有品位。

《井冈主峰》

《西柏坡》

《梁家河 可美啦》

2023年2月18日下午,“咏梅——陈家泠咏梅书画作品展”开幕式在北京荣宝斋当代艺术馆举行。

本次展览以咏梅为主题,展出了陈家泠先生五十余组近百幅梅花专题的书画合璧作品——每幅画配一首有关咏梅的诗,把书画合璧作为一个联展,让读者在读诗中品画,在赏画中读诗。通过这一幅幅梅花,让观众看到新时代中国艺术对新气象、新精神、新画境的完美诠释。



陈家泠先生说:梅花精神不畏严寒、坚韧不拔。自己要用梅花的风骨,表现一个老艺术家在疫情期间的精神面貌和心理状态,用梅花展示生命的品质。

画家陈家泠先生

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

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、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在发言中表示,“梅”作为亘古不变的绘画题材,创新何其之难。陈家泠先生别出心裁,梅花在其笔下绽放出别样光彩,尤为赞叹的是作品中许多老梅新枝,在经历了沧桑之后仍然欣欣向荣,散发着生命光彩。

陈家泠先生说:我们这一代人经过了苦难的洗礼,亲历了改革开放,沐浴着伟大复兴的曙光。如此的生命体验,是时间的恩赐,更是时代的恩赐。

习近平总书记说:“江山就是人民,人民就是江山。”这些伟大的政治论断,不单是政治论断,而且都是最经典的时代画论。

新时代的家国情怀是什么呢?我们是研究美的,是美术工作者,美的变化、对美的追求、对美的表达,就是家国情怀的表达。

我的几十年,也是中国变革的几十年。毛主席诗里讲的,“为有牺牲多壮志,敢教日月换新天”,这些美景也反映了国家的兴旺,我们要为国家的兴旺而骄傲。这些美的变化也为艺术家创作,带来了激情、灵感和动力。

我画“三山五岳四圣地”,我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去写生创作,我从上海去衡山坐个飞机,坐个高铁几小时就到了。如果在古代,我们设想,即使骑毛驴到衡山,最少也得几个月,可能用一生精力都画不出。为什么呢?因为他们古人路途遥远,交通受限制,所以限制了他们这个艺术创作的广度与时间。也就是说,国家的进步,交通的便利,为我的创作提供了条件。

我是画家,我一定要通过画笔展现出来。家国情怀除了国,还有个家。过去生活不稳定,吃不饱饭,如何搞艺术?正是因为我们这个小家发生了变化,小家物质生活提高了,才有这种基础跟力量,来帮助你去创作、去奋斗,这就是家庭带给我的温暖的、坚实的基础。

在这么大好的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时空里,我们要感恩时代,歌颂时代,享受时代,自然而然地,我们要珍惜时代。这样,我想我们每个艺术家为此而努力,为此而创作。这种合力的努力,我认为就是国家文化走向世界,做出新贡献的家国情怀的一种举措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作者: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