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“碣滩茶排名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排行榜第33位”解读》后续

5月27日,碣滩茶推介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。(资料图)

5月27日,碣滩茶推介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。(资料图)

(记者 舒刚斌 通讯员 田学武 李晋中 舒立)

这个争议来得有些突然——

5月28,本报以“碣滩茶排名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排行榜第33位解读”为题,报道了碣滩茶品牌建设取得的显着成果。文中在报道碣滩茶获得一系列国际、国内金奖时有过这样的表述:“这些获奖更多的是认可碣滩茶的卓越品质,至于品牌价值多少,则需要专门机构进行评估。”令人意外的是,就是这么一句并不起眼的过渡语引起了专家学者和普通读者的质疑。

湖南农大茶叶研究专家、二十年来一直支持碣滩茶项目建设的粟本文教授表示:碣滩茶的特异品质是品牌估值的根本前提,报道脱离碣滩茶“鲜、浓、醇、爽”的天然禀赋而论品牌价值是不严谨的。我们很多记者报道碣滩茶都没有把沅水流域溪河密布、山水相间、森林茂密这些决定碣滩茶独特品质的自然条件讲足讲透。

与粟教授的观点相类似,有的读者说得更直接——“碣滩茶是大自然的恩赐,这个品牌七分天注定三分靠打拼,再好的价值评估也评不出碣滩茶的绝对实力。”

记者瞬间有些小紧张,毕竟“解读”一文经“掌上怀化”手机客户端转载,目前的点击量已超过九万,面对如此庞大的读者群体,哪怕是“失之毫厘”的歧义也是记者不愿看到的。仔细重读报道全文,其实报道本身没有任何忽视碣滩茶卓越品质的内容,只是报道没有把茶叶品质作为报道重点而已。倒是由此衍生的新话题——碣滩茶品牌 “七分天注定”,让记者产生了探讨的兴趣。

沅陵县茶叶办副主任、农艺师唐睿认为,碣滩茶作为历史名茶,在古代制茶工艺十分简单的条件下就已非常出名,茶叶本身所具备的自然禀赋是不用置疑的。

顺着唐睿的思路,记者大量查阅了有关碣滩茶的研究资料:碣滩茶原产沅水清浪滩边一处高耸的碣石上,据康熙年间成书的 《沅陵县志》 记载,碣滩茶在唐代开元年间显于朝廷,渐次向周边移栽,“先以碣滩产者为最,后界亭 (辰龙关) 盛行。极先摘者为毛尖,今且以充土贡矣”。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时点名要喝碣滩茶,藏身历史深处的碣滩茶由此声名鹊起。1979年,沅陵借助湖南省茶科所和湖南省农大的技术支持,依托碣滩古茶树培育出了“碣滩一号”优良品种。从1981年开始,碣滩茶连续八年被评为“湖南名优茶”。随着1994 年在中国茶叶学会举办的“中茶杯”评比中和1995年在农业部举办的食品博览会上相继夺得金奖,碣滩茶再度登堂入室成为“中国名茶”。经湖南省茶科所测定,碣滩茶氨基酸含量3.17%—4.33%,咖啡碱4.46%,儿茶素16.20% , 茶多酚含量26.62% —29.71%,水溶物总量达 42.92%。在同期录入 《湖南名茶》(1993 年) 的 59个品牌中,碣滩茶以水溶物总量遥遥领先的显着特点,使茶水中的氨基酸、咖啡碱、儿茶素、茶多酚等营养成分的实际含量达到了同类绿茶的最高值。——正因为如此,就连一贯以严肃着称的中国茶叶学会副理事长、湖南农大教授刘仲华也多次在公开场合津津乐道:每天要喝三杯碣滩茶。

是大自然什么样的神奇力量造就了碣滩茶的上佳品质呢?《中国茶叶》《湖南地质》等专业杂志上有许多专题研究文章,比较一致的观点有三:第一,沅水流域碣滩茶产区地处中亚热带湿润性气候的宜茶带,气温、光照、湿度、降水等多项指标适合茶叶生产;第二,武陵山、雪峰山两大山脉与沅水相向而行,两山夹一水的地理环境形成云雾缭绕多滋润、光照充分无暴晒的区域小气候,有利于抑制茶叶粗老纤维形成,促进茶叶营养和芳香油积累;第三,生产碣滩茶的山地属于地质学上的板溪群组,含有化学成分丰富的火山灰,岩石裂隙涵养水源,土壤的自然肥力和含水量特别适合茶叶生产。基于这三个方面不可多得的自然造化,形成了碣滩茶“芽头油润肥厚、白毫显露完整、汤色翠绿明净、滋味甘醇可口、营养含量充分”的独特品质。从这个意义上说,碣滩茶所具备的自然禀赋的确是品牌的立身之本。

那么把碣滩茶品牌取得的成功主要归结为资源优势是否科学呢?有着“茶痴”雅号的沅陵县茶叶协会会长张干发毫不掩饰自己的观点:碣滩茶自然条件没的说,但三分天注定、七分靠打拼,碣滩茶能有今天的地位,主要是开发建设抓的牢、抓得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