娃哈哈集团年入几百亿,宗馥莉的不凡人生路

很多人说起富二代的态度大多是嗤之以鼻的,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富二代成为了不努力的代名词,事实上,这是一种误解。

Kelly是娃哈哈集团的钦定继承人,而她是接受全盘美国教育的中国企业家接班人,身在中国,却不被中国的很多潜规则所影响,她可以戴几百万的珠宝去麦当劳谈生意,可以勤奋工作却甘愿在媒体面前把自己说得无所事事……

十年前,刚从美国留学回来的Kelly进入娃哈哈集团。“她爸只给了她一家公司,那是整个集团里生产线最复杂的一个基地,有好几条不同的产品流水线,涵盖方便面、纯净水、制盖、热灌装等六个不同的板块,她就是在那里学习、了解这个行业的,大概花了三四年。之后,她感觉自己适应了,娃哈哈也进入迅速扩张的阶段,就主动和她爸提出:可以跟他一起去扩张。”

从那时开始,她和父亲用竞争的方式合作。他做他的,她做她的。没必要起内部冲突嘛!包括父亲的投资协议,她也觉得不够完美,她就自己写一个。她一口气做了20多家饮料工厂,包括非饮料的模具机械、食品添加剂、奶粉等其他厂家一共家,把宏胜的版图扩展到了华中、华南和华北。同时也帮助娃哈哈成为拥有最多工厂的饮料集团,工厂数量和销量成正比。

做独创品牌的念头最初是想做饮用水,“一是有盈利点,二来技术门槛相对低一些。她们开了模具,做了品牌设计,但到生产过程中就夭折了。很多细节不完善,卖点也不理想。那就果断放弃。2016年春节过后,她决定改做果汁。整个团队突然兴奋起来……”

研发团队是她用这十年栽培起来的,从做香精研发开始,将功能逐渐细分、明确,培养成了现在的定制饮品调味专家,她们意识到:做一个让消费者一见钟情的新产品是很难的。这个过程很痛苦,要颠覆以往的、现成的标准。他们做到了原本做不到的事,才会觉得意义非凡,所以每个环节都让她挺感动的。

新品牌创建至今,也是她不断招人、不断试错的痛苦过程。昔日的“代加工公主”隐去了娃哈哈沿用近三十年的品牌形象,独创互联网定制饮品,从B2B到B2C,对曾经以二、三线城市作为主战场的娃哈哈来说显然是前卫的、冒险的,但对Kelly来说,恰是最符合她个性的进阶之举。她仍然是家族企业的接班人,但她的目标更高远:做行业的领先者,在创新的前提下传承父业。

娃哈哈集团每年几百亿的销售额,是离不开宗馥莉的奋斗的,而她也证明自己是一个不一样的富二代。